译文
匡衡,字稚圭,他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名叫文不识,家中非常富有且藏书丰富。匡衡便到他家去做工,但从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便问他原因,匡衡说:“我希望能遍读您家的藏书。”主人听后非常感动,便允许匡衡借阅他的书籍,匡衡因此得以广泛学习,最终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匡衡擅长讲解《诗经》,当时的人们都说:“要想听《诗经》讲解得好,就得请匡鼎来;匡衡一讲《诗经》,就能让人听得开心大笑。”这里的“鼎”其实是匡衡的小名。人们对他的敬畏和佩服到了这种程度,凡是听
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
哀公大父雍,晋昭公少子也,号为戴子。戴子生忌。忌善知伯,早死,故知伯欲尽并晋,未敢,乃立忌子骄为君。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晋哀公不得有所制。智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强。
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智伯,尽并其地。
十八年,哀公卒,子幽公柳立。
幽公之时,晋畏,反朝韩、赵、魏之君。独有绛、曲沃,馀皆入三晋。
十五年,魏文侯初立。十八年,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盗杀幽公。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幽公子止,是为烈公。
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
二十七年,烈公卒,子孝公颀立。孝公九年,魏武侯初立,袭邯郸,不胜而去。十七年,孝公卒,子静公俱酒立。是岁,齐威王元年也。
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