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窗外绿荫如盖,梧桐树影婆娑,用于汲水的辘轳,紧紧地缠绕在深井之上。害怕听到杜鹃鸟的哀啼,所以很晚才走出屋子,每年的今天,都是我们彼此相思的时候。
满地的红泪般的红心草,带着无尽的凄凉,你我天人永隔,这样的遗憾有谁能真正懂得?待我把对幽幽往事的回忆寄存于诗行中,在云破月来的时候,将思念托付给芭蕉。
注释
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玉虎:井上的辘轳。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之井,多指宫廷园林之井。
啼鴂(jué):杜鹃鸟啼鸣
这首词像是悼念亡妻的,又像是怀念某意中人的。赵秀亭等以所用典故“红心草”,推测为悼亡之作(《饮水词笺校》)。张草纫以句中“两相思”、“寄新词”之语,认定为离别的恋人而作(《纳兰词笺注》)。张秉戌则以为在两者之间(《纳兰词笺注》)。但既然是年年今日才两相思,为特定的日子所作,或当属悼亡。金蟾啮锁,玉虎牵丝,与之相随的是相思成灰。梧桐青霜,难免令人想起旧楼新垄两依依,自然凄凉满地。作期应当不早于康熙十八年(1679)。
参考资料:完善
上阕写景。首二句写词人隔着帘子看到窗外梧桐树影以及树旁的金井,点出环境和时令,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怕听啼鹅出帘迟,恰到年年今日两相思”两句,破空而来, “怕”字点染出词人愁情,以杜鹃啼鸣之声托出此愁正是阴阳两隔的相思之愁,十分传神。
下阕,词人忍着内心的伤悲从帘下走出,看满地的红心草,仿佛草都带着凄凉的情绪,诉说着这份离恨深情。结尾两句,词人将满心的相思写成新词,寄托月影下风吹去的芭蕉叶,将这份深情告诉已逝的爱妻,真是爱悠悠、情意深,令人肝肠寸断。
这首词是一首表达怀念之情的小词,全词细致描写了一名多情女子的形象,表达出一种幽怨的相思之情。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语文教材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