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两句,气氛惊险寒冷,以致连雨声也使人不寒而栗。大家知道,“雨声”本属听觉,写它有寒意,是违反自然常识的,但这里的“寒”,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由雨引发,有雨必有声,闻之有声,觉之而寒,也就不难理解了。“声”而“寒”,这更加深了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的孤独感。 

末两句须知“蛟龙”之想,只从“云覆“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这首诗并非什么“自况”,只是流露出诗人对能否在浣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担心情绪。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实含意。诗中谓溪下有蛟龙,时兴云雨,固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却也十分形象化,隐隐可以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而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这也正是诗人当时“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状态。

全诗语言简练,诗意单纯,用情至真。抒发了诗人觉得自己在草堂尽管心境淡泊,无所奢求的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