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山峰
朝代
形式
诗人
云惹山峰齐仰笑。溪流触树如琴操。试问路长何处了。青青草。饮风歌颂人难老。骄兽欢腾翻异鸟。群中复我初形貌。共入丛林仁者乐。休惊觉。九天另为分昏晓。
yún shān fēng yǎng xiào
liú chù shù qín cāo
shì wèn zhǎng chù le
qīng qīng cǎo
yǐn fēng sòng rén nán lǎo
jiāo shòu huān téng fān niǎo
qún zhōng chū xíng mào
gòng cóng lín rén zhě
xiū jīng jiào
jiǔ tiān lìng wéi fèn hūn xiǎo
山峰歌颂
目看烽火,忍看霓裳舞。举首龙山峰缺处,一片光腾玉宇。琼楼玉臂生寒,客中辜负婵娟。今夜月明如昼,何人同倚阑干?
kàn fēng huǒ
rěn kàn shang
shǒu lóng shān fēng quē chù
piàn guāng téng
qióng lóu shēng hán
zhōng chán juān
jīn yuè míng zhòu
rén tóng lán gàn
山峰
目看烽火,忍看霓裳舞。举首龙山峰缺处,一片光腾玉宇。琼楼玉臂生寒,客中辜负婵娟。今夜月明如昼,何人同倚阑干?
kàn fēng huǒ
rěn kàn shang
shǒu lóng shān fēng quē chù
piàn guāng téng
qióng lóu shēng hán
zhōng chán juān
jīn yuè míng zhòu
rén tóng lán gàn
山峰
重阳差幸无风雨,极目龙山峰最高。秋景大殊春日景,皖潮争涨浙江潮。心如战阵千驹跃,身似长空一叶飘。回首白云亲舍远,满怀离恨漫题糕。
zhòng yáng chà xìng fēng
lóng shān fēng zuì gāo
qiū jǐng shū chūn jǐng
wǎn cháo zhēng zhǎng zhè jiāng cháo
xīn zhàn zhèn qiān yuè
shēn zhǎng kōng piāo
huí shǒu bái yún qīn shě yuǎn
mǎn huái 怀 hèn màn gāo
重阳差幸无风雨,极目龙山峰最高。秋景大殊春日景,皖潮争涨浙江潮。心如战阵千驹跃,身似长空一叶飘。回首白云亲舍远,满怀离恨漫题糕。
zhòng yáng chà xìng fēng
lóng shān fēng zuì gāo
qiū jǐng shū chūn jǐng
wǎn cháo zhēng zhǎng zhè jiāng cháo
xīn zhàn zhèn qiān yuè
shēn zhǎng kōng piāo
huí shǒu bái yún qīn shě yuǎn
mǎn huái 怀 hèn màn gāo
神童山上唱渔舟,昨日登临忆前游。  溪水流花君莫叹,暮云扶日月须愁。  从来泪落多情韵,但是怀思少风流。  日落清烟苍松下,风生夕雾古道头。  青山徐转鸟不定,春树频摇光欲流。  山月苍苍人寂寂,河鸭款款鹭飞飞。  浮云寂寞绕城白,游气孤独敛山辉。  织女天河旧人在,一生唯有捧君心。  烟开鳌背千寻碧,日浴鲸波万顷金。  他日玉溪终为情,今朝沧海谢知音。  且听弦断为凤鸣,不负平生负他生。
shén tóng shān shàng chàng zhōu
zuó dēng lín qián yóu
shuǐ liú huā jūn tàn
yún yuè chóu
cóng lái lèi luò duō qíng yùn
dàn shì huái 怀 shǎo fēng liú
luò qīng yān cāng sōng xià
fēng shēng dào tóu
qīng shān zhuǎn niǎo dìng
chūn shù pín yáo guāng liú
shān yuè cāng cāng rén
kuǎn kuǎn fēi fēi
yún rào chéng bái
yóu liǎn shān huī
zhī tiān jiù rén zài
shēng wéi yǒu pěng jūn xīn
yān kāi áo bèi qiān xún
jīng wàn qǐng jīn
zhōng wéi qíng
jīn cháo cāng hǎi xiè zhī yīn
qiě tīng xián duàn wéi fèng míng
píng shēng shēng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巫山上雨过天晴,淡淡的白云衬着碧蓝的天空。远处的风刚刚吹散了白云,转眼又连作一片,缭绕在巫山的十二座晚峰前。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阵阵云雾暗暗润湿了啼猿栖息的大树,高高地笼罩着过客的江船。朝朝暮暮飘荡在楚江边,不知神女几时再降临人间。

雨霁(jì)巫山上,云轻映碧天。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雨霁:雨后初晴。轻:淡淡的。映:映衬。十二晚峰:指巫山十二峰。巫山以上,群峰连绵,其尤突出者有十二峰。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朝朝暮(mù)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高:高高的。笼:笼罩。几度:几时。降:降临。

这首词看似写巫山佳景,但结末也隐含着佳人之怨。南宋叶梦得评此词为“细心微诣,直造蓬莱顶上”,不无道理。其境界缥缈,情意深邃,在毛词中实属上品。

shān shàng
yún qīng yìng tiān
yuǎn fēng chuī sàn yòu xiàng lián
shí èr wǎn fēng qián
àn shī 湿 yuán shù
gāo lóng guò chuán
cháo cháo chǔ jiāng biān
jiàng shén xiān
山峰哀怨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相连的五座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势险峻,是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芙蓉:莲花。

九江秀色可揽(lǎn)结,吾将此地巢(cháo)云松。
九江:长江自江西九江而分九派,故称。九江在庐山北面。揽结:采集、收取。巢云松:隐居。

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登庐山五老峰》也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描写庐山的另一个风景点——五老峰。

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交待了五老峰的地理位置,点明是在庐山的东南面。然而,第二句就出奇了。人们都说五老峰形似五老人,而在李白的眼里,阳光照射下的五老峰,金碧辉煌,就如同盛开着的金色芙蓉花一般。而这种山势形状,原本是天工造化,自然形成的,但李白却偏偏说它是由青山削成的。这一“削”字下得极妙,它不仅相当生动地刻画出了五老峰的险峻陡直,同时也表明诗人是由下往上仰视五老峰的。

庐山南邻九江,如登上庐山小天池等景点向南远眺,就可望见九江、长江一带的秀丽景色。而五老峰本身就在庐山的东南面,靠得更近,也就更容易看清楚。原本是九江风光全在山下,尽收眼底之意,却被诗人说成“可揽结”,似乎可以随手采取到一样。所以这“揽结”二字又显得出奇了。倘若五老峰离九江不近,被其它山峰所挡,如果它不陡直,而是平坡斜面,也就无所谓“揽结”了。因此,首句所交待的“东南”方向和地理位置,次句以“削”摹写五老峰的陡直山势,是为伏笔一样,与此句的“揽结”完全照应了起来。

五老峰地处庐山的东南面,风光优美,山势又如此险峻,九江的秀丽风光又可尽收眼底,山上又有着白云青松,这一切都触动了诗人的出世思想,使他不忍离去,故而说:“吾将此地巢云松。”后来,李白果然在五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隐居了一段时间。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而这出世的思想则全是由末句告诉读者的,前面的三句全成了一种铺写。如果说次句是诗人由下往上仰视,那么第三句则是由上往下俯视,这一上一下,一仰一俯,正是写法上的变换,从而将五老峰的山色特点也都写活了。其中“削”、“揽结”等字词的运用,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所具的风格。

shān dōng nán lǎo fēng
qīng tiān xuē chū jīn róng
jiǔ jiāng xiù lǎn jié
jiāng cháo yún sōng
山峰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天门中断楚(chǔ)江开,碧(bì)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fān)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tiān mén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kāi
shuǐ dōng liú zhì huí
liǎng àn qīng shān xiàng duì chū
fān piàn biān lái
古诗文网© | 友情链接:
热门搜索:迅雷app下载官网下载性感美乳明星代言报价一览表性感小护士图片中国前20漂亮女明星明星女性感欧美美女欧美性感图片性感透视装张艺谋玩周冬雨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