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故事:武训兴学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三字经故事:武训兴学

清朝时山东省堂邑县,有一个名叫武七的乞丐,他用行乞、做杂工省吃俭用所存下来的钱,买土地办学堂,因为办学有成,人们为他取名训。

武训五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和母亲行乞为生,生活虽然过得辛苦,但还有母亲相依为命,日子倒也踏实。不幸的是,他七岁时又失去了母亲,孤单一人,便四处帮人打杂。武训一点也不在乎生活困苦,最让他难过的是,不能和一般小孩一样到私塾中读书识字。

武训从困苦中体会到读书的重要,因为自己没读书不识字,无法有大作为,所以他决心要办义学,让穷人家的小孩也能读书,不愿别人再象自己一样,因为没钱而错失了学习的机会。于是他白天乞讨,晚上搓麻绳,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武训的学堂-“崇贤义塾”果然兴办起来,嘉惠了许多学子。

武训十分关心学生的课业,对老师更是敬重。但是如果遇到不认真教书的老师和不用心学习的学生,他就跪在他们面前,请求他们要各尽本分,好好努力,因此师生都大受感动,不敢懈怠。武训办学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

关键词:三字经故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Copyright ©2012-2022 古诗文网-古典文学

本站古典文学内容为整理发布,只是为了宣传让更多读者欣赏。

热门搜索:oo后小学生晒性感照手机迅雷旧版本哪个好王一博图片性感情趣内衣日本性感美女小护士保持勃起迅雷下载超性感电脑桌面壁纸下载器排行榜两性健康读本迅雷网络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